当前关注:湖南疾控:4月注意预防这些高发疾病

来源:长沙晚报掌上长沙 2023-04-07 20:37:44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7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林慧君 张斯钰)近期天气多变,昼夜温差较大。居民若衣物增减不当、饮食起居不调,容易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引发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今天,湖南省疾控中心发布4月健康提醒:广大市民应当注意防范手足口病以及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还要警惕食物中毒、动物咬伤、花粉过敏等。


【资料图】

注意饮食卫生,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学龄前儿童,重症病例多由EV-A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口腔黏膜或咽峡部出现散在疱疹。

手足口病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或接触病人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严重合并症,病情进展快。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可在幼儿园、 托幼机构、家庭等地出现聚集性疫情。

健康提示: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儿童应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要随意在地上摸爬玩耍,爱护个人卫生。

疾病流行期间,儿童应减少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注意饮食卫生,被粪便污染的蔬菜、水果、肉类上会含有肠道病毒,水果一定要清洗干净,最好去皮后再吃;不要给孩子吃生的蔬菜;不要吃没有完全做熟的肉食。

接种疫苗,家长可考虑给儿童提前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A71)的灭活疫苗预防重症的发生。

随时关注儿童的健康状况,出现类似症状尽快就医。

及时接种疫苗,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春季是各类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等都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需警惕疾病在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中传播。

健康提示:

做好个人防护,坚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公筷制、保持社交距离、咳嗽礼仪、清洁消毒等良好卫生习惯,自觉提高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

警惕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学校、养老院应加强日常健康监测,提醒人员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及时治疗,不带病工作或学习。

及时接种疫苗,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流感疫苗、腮腺炎疫苗等仍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应及时进行相应疫苗的接种,构筑人群免疫屏障。

不采不食野菜和野生蘑菇,谨防食物中毒

4月,野外各种野菜生长旺盛,很多人踏青游玩时都会采摘食用。但是有些野菜与有毒植物肉眼难以区分,极易混淆引起中毒。比如,毒蘑菇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多数毒蘑菇毒性较低,中毒表现轻微,但有些毒蘑菇毒性极高,可迅速致人死亡。

健康提示:

不知不食,不认识的野菜及野生蘑菇要做到不采、不食。

注意采摘区域,生长在公路边、臭水沟边、化工厂、垃圾场周围等污染严重区域的野菜,不能采摘食用。

科学加工、控制食量,尽量不要生食野菜,部分野菜如香椿、蕨菜等需要焯水再进行烹饪。同时要注意,食用野菜重在尝鲜,不可贪吃;老人、儿童、孕产妇、过敏体质的人群,尽量少吃野菜。

外出游玩,小心动物咬伤

春季,猫狗陆续进入发情期和换毛期,可能会出现狂躁不安,更容易攻击人。无论是家养还是野外的动物,在此时期也难免发生抓伤、咬伤事件。除了猫狗,居民在野外游玩时也需要注意蜱虫、蜈蚣、蜘蛛、蜜蜂等叮咬。游玩后身上出现可疑伤口,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健康提示:

有宠物家庭请文明饲养,定期给宠物接种疫苗、驱虫。

不要随意逗弄陌生动物,尤其是处于孕期和哺乳期的动物。

若被疑似狂犬病毒感染的动物抓咬受伤,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的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随即用碘酒或医用酒精消毒,立即前往医疗机构进一步处理。

外出游玩时不要随意在草地、树林中坐卧,同时减少皮肤与草坪的直接接触。

发现蜱虫叮咬皮肤时不可强行拔除,可以使用酒精涂抹在蜱虫的附着部位,连同蜱虫的头部以及身体一起涂抹,使蜱虫松口,再用镊子将蜱虫连同刺入皮肤内的口器一起拔出。切勿抓挠皮损处,避免发生破损引起局部感染。如果出现发热、叮咬处红肿等症状,建议立即前往医院诊治。

尽量远离过敏源,避免花粉过敏

花粉过敏属于一种过敏反应性疾病,一般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痒、流泪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花粉过敏的“元凶”往往都不是颜色鲜艳的观赏花,而是那些看起来不像会开花的树木类、杂草类植物,如最常见的柳树、桦树、梧桐等。一般来说,花粉过敏都不能根治,只能用药控制,尽量远离过敏源。

健康提示:

易过敏人士可适当减少出门频率,出门时尽量长穿着袖长裤,佩戴口罩,必要时可佩戴护目镜。

随身携带过敏类药物,出现不适症状时及时用药,必要时可进行预防性服药。

外出回家后及时更换衣物,减少花粉的影响。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