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表示“会适时调整个人养老金缴费上限”

来源:中客财经 2023-03-03 13:03:14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是向高收入且接近退休的群体的定向让利,但个人还是觉得挺好。现在的第三支柱运作模式是税前扣除,长期封锁,市场化运行,提取统一征收3%的税率。

从收入结构来看,原则上是税率越高,税收优惠越大,比如加上六项扣除后不需要交税的群体,本身就没有享受一分钱的让利,这部分人收入往往不超过1万,且家庭开支比较依赖收入,衣食住行医教,以及可能的长期贷款月供,再把钱放进去封闭几十年,提取时多交3%的税,大概是没有任何的吸引点。收入越高,税率越高,能够享受到的税收优惠就越大,比如45%税率的群体,就可以享受到约42%的税收优惠,但又有1.2万的额度,也就是最高每年5000多块的税收优惠,年收入超过96万的人,优惠又显得鸡肋。所以个人养老金更像是定向中高收入群体的一种封闭式理财,这部分钱可以拿来储蓄存款,购买银行理财,以及入库的基金,在满足相关条件前不可支取。

从年龄结构上来说,越接近退休,吸引力越大,比如有一位高收入者,税率45%,再有一两年就退休,这时对他来说,短短的几年封闭期就可以最多每年省下5000的税,并且可以选择在退休后一次性支取。相反,对于20多岁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考虑到未来大概率的延迟退休,即便是高收入者,预计要四十年多年才能拿到这笔钱,时间本身就是风险,一个是通货膨胀,另一个是政策的不确定性,比如最近的医保账户问题,再比如公积金的使用问题,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总结起来,个人养老金更像是给高收入且年长群体的一种定向让利,而对于中低收入者或者年轻人来说吸引力很弱,即便增加了缴费上限,对于相关的理财投资品是一个利好,因为这些钱只能用于购买够买相关产品,入库的竞争预计会异常的激烈。

个人觉得挺好的原因是,毕竟中低收入者基本不参与,提高上限吸引高收入者进入,即便这些资金运转除了问题,或者变成另类的税收,普通人也仅仅是看看,我们有把各种福利类资金池子变成税收和化解风险的特点,放开上限一方面是让利,另一方面也是试错,让高收入群体去试错也没什么坏处。

关键词: 税收优惠 不确定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