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新:最新CPI出炉!中美物价指数对比的背后反映了什么?

来源:灰犀牛财智 2023-01-30 15:05:03

本周四,中国和美国先后公布去年12月的物价指数CPI。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美国的通胀虽然有所减缓,但仍然显著的处于高位。

而中国有可能在未来更加需要关注“通货紧缩”的风险。

更微妙的是,美国资本市场对略微下降的通胀非常兴奋。

但A股好像就是不温不火......

视频传送门

1月12日,美国公布了去年12月的物价指数:

CPI同比上涨6.5%,环比小幅下跌0.1%。

中国在略早一点也公布:

12月的物价指数同比上涨了1.8%。

这两个数字一比就很容易看出:

美国的通胀风险仍然比较大。

之前我们也分享过很多次。

美国这一轮的通胀核心原因不仅仅是在于美国“批发式”的大量增发货币。

更主要的是生产和供应链的断裂。

但由于基数的上升,说白了就是2022年初的价格已经不断升高。

所以接下来,就算物价继续上升,但大概率物价上涨的幅度会下降。

也就是我们看到,它的通胀开始回落。

对于这样的趋势,未来美国的货币政策大概率也会从22年非常激进的踩刹车,转向一种温和的策略。

不少机构已经预测2023年年末甚至下半年,美国就有可能进入降息周期。

与之对比,中国的物价可能更加微妙.....

.需要更加仔细的研读。

比如12月份中国的物价指数CPI上涨了1.8%,全年的物价上涨2%。

在全球大幅度通胀的背景下,中国的物价是非常稳定的。

但是我留意到一个信息,就是我们的“生产者价格指数”也就是PPI。

这个背后的趋势可能值得认真对待。

2022年全年,“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涨了4.1%,但是“进货价格指数”上涨了6.1%。

对于生产者来说,销售价格的上涨小于成本的上涨,生产者的毛利润在下降。

这对于生产者并不是好事。

生产者如果挣不到钱,对整个经济未见的就是好事。

另外我们看一下12月份单个月份生产者的进货价格指数:

比21年12月同比上涨了0.3%,但比2022年11月环比下降了呢0.4%。

那生产者的出厂销售价格:

同比下跌了0.7%,环比下跌0.5%。

这两个数字怎么理解?

一方面,售价下跌的比成本下跌幅度大,验证了前面那个结论:

生产者的境况更差了。

另外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生产者环比价格的下跌说明什么?

说明未来我们面临的核心风险,可能不是“通货膨胀”而是“通货紧缩”。

我们可以这样想:

如果生产者的盈利下降了,那他投资扩大再生产,甚至维持生产的动力都会下降,会联动到工资支出的下降。

消费者挣的少了,花钱自然就少,花钱也会更加谨慎。

而这样一个风险对于我们经济发展的影响,可能值得我们更加认真对待。

针对这样的物价走势,我个人猜测:

2023年中国的货币政策有必要进一步放松。

增加人民币的供给,利率可能未必需要大幅度下降,但是货币数量的宽松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们关注到中美两国物价指数变化,还有另外一个显著的不同。

就是中美两国资本市场看待这些数据的态度,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

美国股市今年年初,在通胀下跌的预期情况下,标普500指数已经从3800点上涨到接近4000点。

各个机构的分析师判断,这是市场预测美联储会对市场放松。

而A股在今年年初,沪深300指数几乎就是原地踏步、小幅震荡。

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好像并没有显著的体现在股票价格上面。

一个月的物价变动可能还是短期因素,未来的货币政策也仅仅是预期。

但至少我们需要深刻地认识答案:

中国的发展确实值得骄傲,但是我们的资本市场距离成熟确实还有不短的路要走。

关键词: 物价指数 货币政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