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复工金融支持成效如何?截至一季度末普惠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0%
出台小微企业个体户帮扶举措
针对企业复工复产资金难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党委委员、总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余文建会上表示,日前已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共包括 7 个方面 20 条具体措施。其中在信贷支持方面重点是三条: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加大对普惠群体的信贷支持以及强化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
" 重点是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化旅游等接触型服务业及其他有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行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加大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投放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提升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支持市场主体复工复产。" 余文建表示,在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方面,主要是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直达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科技开发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保障电力等能源稳定供应,有效满足物流航运循环畅通的融资需求。
作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在本轮疫情下受冲击较大,部分个人收入锐减或影响还贷。
"4 月 18 日,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出台 23 条金融支持政策后,上海总部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则,又专门出台了 20 条配套举措,全力推动政策红利更快速、更充分释放。" 余文建表示,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加大对小微企业等受困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在已有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工具基础上,积极运用国家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 1% 提供激励资金等优惠政策,督促带动金融机构重点帮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做好相关金融服务。
在支持企业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自 3 月份以来,上海市各金融机构共向 731 家抗疫物资保供企业、物流企业发放贷款 335 亿元,其中 80% 为信用贷款。向餐饮零售、旅游运输等受疫情影响的 1 万多家企业发放贷款 723 亿元。
在支持个人方面,明确要求对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和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因疫情影响未能及时还款的逾期信贷业务不作为逾期记录报送;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依调整后的还款安排报送征信记录;已经报送的,按征信纠错程序予以调整。
同时,针对受疫情影响、个人房贷还款困难等急难愁盼问题,指导金融机构迅速回应市场关切,鼓励应延尽延,推出延期还款、调整还款计划等措施,缓解客户还款压力。我们还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出租车司机、网店店主、货车司机等灵活就业人员的信贷支持。
惠企纾困政策落地情况
4 月底,上海银保监局印发《关于坚持人民至上 做好金融支持抗疫和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大信贷投放、加大金融纾困解难力度等十五条惠民保企工作举措,目前政策落地情况如何?
会上,上海银保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曹光群表示,一是针对部分企业和市民 " 增贷款 " 和 " 降成本 " 的诉求,要求做到应贷尽贷。一方面,加大信贷投放,满足抗疫和复工复产资金需求。要求银行机构对于有发展前景、信誉良好但暂时流动资金受困的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市主要大中型中资银行普惠贷款余额超过 6400 亿元,同比增长 30%。另一方面,鼓励减费让利,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对小微企业和受疫情严重影响的人群,鼓励采取息费减免、保险赠送等方式,让市场主体切身感受金融让利。目前,上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约 4.96%,为全国最低地区之一。
二是针对部分企业和市民 " 还款难 "" 续贷难 " 的现状,要求做到应续尽续。一方面大力推进无缝续贷行动,稳定企业融资预期。要求银行按照 " 零门槛申请、零费用办理、零周期续贷 " 原则,支持中小微企业无缝续贷。
今年一季度,我市中资商业银行通过无还本续贷、随借随还等方式,累计投放无缝续贷 1992 亿元,其中无还本续贷同比增长 109%。另一方面,实施贷款延后还款行动,加大金融纾困力度。今年一季度,我市中资商业银行对困难企业实施延后还款超过 81 亿元,累计为 2 万多笔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提供了延后还款服务。
三是针对市场 " 保供应 "" 保通畅 " 的诉求,要求急事急办开辟 " 绿色通道 "。我局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做好对货运物流和货车司机的金融服务。截至今年 4 月末,主要中资商业银行对货运司机和货运物流小微企业信贷余额 280 亿元,较年初增长 12.4%。同时,针对货车司机、快递小哥等岗位人群,上海保险机构开发意外伤害保险产品,解决其后顾之忧。
四是针对企业和市民对 " 便利度 "" 数字化 " 的期盼,要求特事特办提供线上服务。一方面,建立复工复产纾困协调和监测机制。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将支持抗疫和复工复产作为今年重点任务,实行 " 一把手 " 负责制,纳入年度考核。同时,我局加强跟踪监督,统计信贷投放、无缝续贷、减费让利情况,监测 400 余万个企业银行账户资金进出情况,保护 " 钱袋子 " 安全。另一方面,力推数字金融发展。通过网络银行、手机银行、云柜面等方式,妥善解决疫情期间工资发放等民生问题。此外,将根据上海市疫情防控情况,指导银行保险网点有序恢复营业,更好满足企业和市民的金融需求。
五是针对部分企业和市民 " 保障少 "" 赔付难 " 的顾虑,要求能保则保能赔则赔。鼓励保险机构开发设计责任更广、价格更低、覆盖更全的普惠保险,并通过减费让利、延后保费缴纳时间、扩展新冠肺炎责任等方式,加强减负惠企,加大赔付力度,支持我市企业和人群渡过难关,发挥保险 " 稳定器 " 和 " 减震器 " 作用。
本轮疫情期间,在沪保险公司在 2700 余款保险产品上扩展新冠责任,覆盖参保人数 500 余万人,目前涉疫保险赔付金额已超 3400 万元。
5 月 7 日,上海出院出舱人数共计 10780 例。数据显示,昨日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215 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3760 例,其中 135 例确诊病例为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归,80 例确诊病例和 3749 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新增治愈出院 941 例,解除医学观察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9839 例。
此外,5 月 7 日新增本土死亡 8 例。平均年龄 80.6 岁,最小年龄 55 岁,最大年龄 93 岁。8 位患者合并有严重的多脏器慢性基础疾病和恶性肿瘤,死亡的直接原因均为基础疾病或恶性肿瘤。
实际上,自 4 月 22 日以来,上海市疫情报告阳性感染者数量已连续两周呈现下降趋势,实时再生数(Rt)连续十多天维持在 1 以下,阳性检出率逐步下降,核酸筛查检出感染者近日已降至 5000 人以内,且绝大部分在封控区和隔离人群中。但是,单日新增阳性感染者数量降幅较小,社会面仍有阳性感染者报告,存在疫情反弹的风险。
此外,针对 5 月 7 日网传 " 上海出现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在会上表示,我市持续开展新冠病毒样本基因测序,测序结果显示近期我市本土疫情报告的感染者的病毒基因分型,主要为奥密克戎 BA.2 和 BA.2.2 变异株,目前未发现传播力更强的新变异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