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将触底反弹?疫情对经济冲击最大的影响可能就在4月
来源:视觉中国
文/赵伟编辑/石东
编者按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4.8%的经济增速对于保持多年高速增长的中国而言,并不算高。但去年四季度中国GDP增幅为4%,而2022年全年GDP增长目标为5.5%左右——比上季度高,但比全年预期低,在一季度GDP增长4.8%的背后,意味着什么?
腾讯原子智库就这一话题,对话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赵伟认为,就分项看,一季度中国增长增速基建超出了预期,而消费和地产则低于预期。接下来中国经济增长会呈现明显的修复过程,未来的两个季度的经济增速应该是逐季往上走的,二季度会比一季度高,三季度会比二季度还要高。
以下为正文。
一季度增速靠基建和制造业
原子智库:刚刚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中,哪些数据是和您之前的预期相近?哪些有偏差?这些相近之处和偏差之处在您看来原因是什么?
赵伟: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当中,4.8%左右的GDP增速大致跟我们预期差不多。如果看分项的话,还是有一些超预期或者是低预期的点。
超预期主要是在基建项上,基建提升的幅度比较大。
低预期的点,是消费和地产。3月份消费增速下降的比较明显,地产也是。这两项很显然跟疫情反复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在消费分项中,人们会发现接触型消费下降的更明显,餐饮业下滑的幅度比商品类的消费下跌的更厉害。地产销售及投资方面,下降的幅度也特别大。
原子智库:那么您认为,4.8%这个数字背后的主要增长点和支撑是什么?
赵伟:基建和制造业算是比较大的支撑项。
年初以来,基建都保持着相对比较高的增速。2月份中国基建增长为8.6%,3月份大概在11.8%,这都是很高的增速。
制造业投资,总体来讲增速也很高,一季度15.6%的增速,去年四季度的两年复合增速在10%左右,本身相比之前就更高,今年一季度进一步提升。
从需求端来看,投资端中的基建和制造业这两块韧性特别强,而且是超预期的。从生产端来看,“二产”的韧性比较强。“二产”韧性强,可能跟去年四季度生产活动一度受限电、限产影响之后的正常恢复有关。
所以,需求端的基建与制造业投资,生产端“二产”生产活动的回升,对年初经济有不小的支撑。
原子智库:一季度CPI同比上涨1.1%,PPI同比上涨8.7%,两项数据释放了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信号?
赵伟:PPI在去年10月份创出13.5%的高点以后,最近几个月一直在下行。3月,PPI降幅比之前降的速度要慢、降幅略低于预期,这和采掘类相关板块价格一直处在高位有很大关系。3月PPI的降幅,比原来预想的回落幅度稍微弱了一点。
CPI在3月是略超预期的,主要跟疫情期间的食品项当中的个别项涨价有一定关系。鲜菜、鸡蛋类的涨价幅度比正常的年份涨价幅度更大了一些。非食品部分,由于能源价格拉动,比如交通、通信类价格持续上涨,以及其他商品项的环比涨幅比较大,就有可能跟成本上升以后向下游的传导有一定的关系。
从近期的数据来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压力需要留意。第一,偏上游能源类价格持续居高。第二,像前期主要是中上游成本端的一些东西持续涨价以后,向下游的传导还再继续。往后看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呢?猪肉价格现在处在低位,到了下半年的时候,有可能猪肉价格在回升的过程当中,带动所谓“猪油共振”的问题,有可能会导致下半年CPI通胀压力加快显性化。
我们的预测模型显示,大概在年中前后的时候CPI就会超过2%,往2.5%左右去了。就像刚才讨论到的“猪油共振”,如果这些类似的逻辑产生了共振,有可能会把CPI的高点在三季度推升到3%左右。一些潜在风险可能会在二、三季度之交的时候慢慢暴露,通胀的潜在风险逐步显性化。
原子智库: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但3月份社会消费品同比下降3.5%,本轮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冲击是否已逐步显现?
赵伟:首先是受疫情影响比较大,3月份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速是-3.5%,2月份是6.7%,下滑的幅度是比较大的。如果再拆一下细项,会发现商品类的消费是-2.1%,而餐饮类的消费是-16.4%,餐饮属于接触型消费受疫情反复的影响更大,这一块下滑的幅度非常大。
原子智库:现在所处的情况算是楼市触底了吗?
赵伟:近些年,经济结构转型的同时,房地产市场的结构分化也在变大,分析框架要适应新的变化。3月,部分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始出现回暖的苗头,但是到三线及以下城市,一直都比较弱;3月底之后,有疫情反复的影响。
最近几年,城市跟城市之间的分化明显拉大了,我们在分析的时候必须要区别对待。以现在的状况为例,有些一线城市是供给不足,有些三线及以下城市是需求不足。
未来两个季度的经济增速将逐季往上走
原子智库:周边国家和地区供应链复苏,迭加国内疫情管控趋严,对今年的外贸出口会不会有比较大的影响?
赵伟:在过去两年,中国出口的韧性特别强,一直不断地超预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疫情的反复对于其他国家生产环节的干扰大于国内本身。国内在动态清零的背景下,生产活动一直有序地进行,而其他国家受疫情影响比较大,这样有很多订单就会转移到中国来,对过去两年国内的出口形势形成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