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货运真实情况,有点吓人

来源:中产先生 2022-04-14 14:31:29

不能只共情,要想办法。

- 1 -

昨天看了第一财经的报道,确实吓一跳。

3 万一趟也没有司机愿意跑上海。

今天看到一条来自 @捏小猪的消息,更是感到震惊:

南京到上海,一车 30 吨货的运费,原先是 3300,上周涨到了 50000,现在到了 60000。

这已经翻了快 20 倍了!

当然真实性有待确认,希望物流行业的读者可以留言说说情况。

为什么呢?

因为防疫政策,上海的对货车司机的防疫政策是:

持 48 小时上海以外的核酸证明,抗体阴性,进去上海的货运司机不用隔离。

进上海不用隔离,但是出来就要隔离至少 14 天。

所以,这个运费已经不只是运费了,而是:

运费 + 隔离费 + 误工费。

算一算,笼统算进运费里,价格涨十几倍,也不奇怪了。

即便是运费涨了这么多倍,想要进出也不容易,上海各地高速都实行管控,也没办法,都怕疫情外溢。

刚看到的消息,两名吉林司机,去上海送货,返回途中在天津被查出阳性了。

从上海返回的司机,不但要现场核酸,还要贴封条,接货方压公章,就不要说什么效率了,很多地方根本不让去过上海的货车司机下高速。

所以,才出现没有司机愿意跑上海的现象。

- 2 -

讲述货车司机遭遇的文章已经很多了,这里就不赘述了,只说一句,确实很不容易,很辛苦。

但是光共情没啥用,要想办法解决上海货运的问题。

空运这个成本太高,运量也不大,如果说运急需物资比如药品什么的还可以,蔬菜、食品真不合适。

海运这块,主要是以进口工业制品为主,如果运物资也可以,从舟山往上海运,但是以目前的公开信息来看:

因当前核酸检测能力不足,已经处于半瘫痪状态。

看来还是得靠陆运。

而陆运中更是以公路为主,占了全国运输总量的八成。

但是,目前卡就卡在了公路运输上。

层层加码的防疫措施,有去无回的隔离误工,导致公路运费暴涨,即使暴涨可能依然人手不够。

所以说,很多人抱怨上海物价高,确实也是有原因的。

昨天,上海已经出手打击哄抬物价,这是有必要的,但是物价上涨背后也是有原因的,光打击的效果是不明显的,最有效的办法还是把保供应做好,而保供应首先就要解决运输问题。

怎么解决呢?

参考现有的信息,总结几点:

1、顶层设计,物流运输一盘棋

目前,在公路运输上,条块管理的问题比较多,特殊时期,可以向条条管理倾斜一点,比如全国高速防疫标准互认,当然这涉及到地方利益和防疫帽子问题,所以需要顶层设计,建议全国统一的要素大市场,指的就是这个。

2、华零为整,外围建物流基地

目前货车进上海很难,效率和意愿都很低,干脆就不要进上海了,在上海周边没有疫情的地方开辟几个物流基地,以建造方舱的效率这根本就不是问题,外地物流直接进物流基地,然后开辟专门通道,由上海本地负责运进上海,外地司机也不用进上海,也不怕回去隔离。

这个过程,完全可以让市场参与进来,京东、叮咚、美团、拼多多,可以一展所长。

2、开辟增量,铁路运输补上

空运和海运都指不上,还有铁路啊,你想想,上海作为最大的铁路枢纽,四通八达,运力完全不成问题,而且整列整列的运输,不止效率高,而且消杀和管理也更方便,可以减少疫情外溢。

现在,已经看到不少省市通过专列向上海运物资了,不过还不够。

- 3 -

结语

有了这几点,上海的物资应该就不缺了,剩下的就是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了。

当然,这不只是上海一家的问题,以上海在中国经济所处的地位,上海的停滞已经影响了整个供应链和产业链,再下去影响恐怕还要大。

而且,再运输物流上的探索,对于未来其他城市的保供应也是积累经验的。

希望上海物资供应早日充足,疫情早日得到控制。

就这样。

关键词: 真实情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