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差2年就退休了,如果把社保缴费档次提到300%,能增加多少养老金?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社保缴费基数是影响养老金待遇的关键因素,社保缴费基数越高,那么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待遇就相对越高,因此有部分平时按照最低缴费基数缴纳社保的灵活就业人员,想要在自己退休前2年将社保缴费档次提高,那么如果休前2年把社保缴费档次提到300%,能增加多少养老金?
要想知道退休前2年将社保缴费基数从60%提升到300%可以增加多少养老金,我们首先要知道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待遇是如果计算的,以下为我国统一的养老金计算公式:
1、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2、基础养老金=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x(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x缴费年限x1%。
3、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储蓄额÷计发月数。
通过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影响养老金待遇的因素比较多,例如退休时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缴费年限等都是影响养老金待遇的因素。社保缴费基数是影响本人平均缴费指数、个人账户储蓄额的关键因素,因此从原则上来说,在退休前2年将社保缴费基数从60%的档次提高到300%,对提升养老金待遇是有帮助的,但是具体对养老金有多大影响,我们来计算说明。
举例:某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累计缴费年限为30年,前28年都是按照60%的档次缴纳社保的,最后两年是按照300%的档次缴纳社保费用的,所以该职工最终的平均缴费指数为(28×0.6+2×3)÷30=0.76。
在不提升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情况下,退休时可以领取的基础养老金待遇为A×(1+0.6)÷2×30×1%;退休前2年将缴费基数提升到300%后,退休时领取的基础养老金为A×(1+0.76)÷2×30×1%;
两者的基础养老金待遇差就是A×(1+0.76)÷2×30×1%-A×(1+0.6)÷2×30×1%,将公式简化后,养老金待遇差就是0.024A。A为退休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可以替换成任意数字。
如果退休地的社会平均工资为5000元,那么退休前2年将缴费基数提升到300%后,基础养老金待遇将多120元。另外最后两年提升社保缴费基数后,个人账户养老金也会相应增加一些,这里就不给大家具体计算了。
以上内容只是粗略计算,影响养老金因素有很多,还是要个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感谢大家的阅读点赞评论。
关键词:
相关新闻